在最近的央视七套节目中,尹卓少将提及,可将低温核反应堆放进常规潜艇,组成“小堆AIP潜艇”。外界由此推测,中国已经在研制低温核反应堆潜艇技术。如果研制成功,这将为中国近海防御提供强力支撑。中国现有常规潜艇将成为更加敏锐强大的群狼,对美国航母形成更好的威慑。
低温堆,就是在普通反应堆反应的临界点之下工作,并没有真正发生链式反应,但已经产生内部活动,从而产生热量,形成动能。其压力和温度比较低,只有少量辐射,安全指数高,防护相对简单。早在1989年,清华大学就建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座壳式低温堆,后来建设的“5兆瓦低温供热试验堆”获得1992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在央视七套节目中,尹卓少将谈到了低温堆,称可以放进不依赖空气推进发动机作为动力的潜艇(AIP)里,柴电动力和低温堆形成的动力推动相结合,变身为“核潜艇”。
低温堆产生的核废料少,动力持久性好(低温堆据称可以使用两年)。而AIP潜艇潜艇最长只有三周左右的航时。
大型核潜艇用的是高温堆,动力更强劲持久,但对核潜艇体型要求高。低温堆潜艇,3000吨左右排水量的潜水艇就可以使用。而中国的常规潜艇,多在三四千吨,适合使用低温堆。
如今,美日对中国潜艇的活动盯得非常紧,中国周边的浅海水域也不利于潜艇隐藏行踪。低温反应堆潜艇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,减少上浮,出动后迂回机动的余地大,这就有利于在浅海的防御和进攻。长航时的特点,可以让大量常规潜艇在特定区域潜伏,给对手的大型舰船形成强力威慑。当然,并没有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已经在研制低温堆潜艇技术,只能说中国具备这种能力基础。尹卓少将透露的信息,让人们看到了可能性。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